基督教牧師講道講章(優秀3篇)
講道是一個漢語詞匯,意思是宣講道教的道義和教規。主要是講解道教基本知識所以叫講道,差異網為您帶來了3篇《基督教牧師講道講章》,如果能幫助到您,差異網將不勝榮幸。
基督教牧師講道講章 篇一
羅得家里的四種人
經文:創19:12-14.23-29
經訓:彼后2:7-8
提綱:(一)羅得的女婿代表無圣靈的人
(二)羅得的女兒代表混雜的人
(三)羅得的妻子代表被世界纏住的人
(四)羅得自己代表不長進的人
我們今天學習的圣經記在創世記19章里,羅得是亞伯拉罕的侄子,他能追隨亞伯拉罕離開拜偶像的家鄉轉向拜真神,羅得本是有福氣!很可惜羅得和他的一家本是有好的前景,后來結局卻是令人惋惜。
羅得住在所多瑪城,這里的居民有著可怕的罪行。創世記13章說所多瑪人在神面前罪大惡極。創世記18章指出他們罪惡甚重,神要剿滅所多瑪人。創世記19章講到城里犯罪的光景是連老帶少都犯罪。同性戀。公開賣淫,神要用硫磺與火燒滅它。今日的時代與所多瑪時代又有些什么分別呢?今日情欲橫流。色情泛濫。通過報紙。小說。電影等魔鬼已盡量把色情暴露出來,以致老人不莊重,少年人不貞潔。
創世記19:12-14天使向羅得提出嚴重警告,吩咐他帶家人趕快離開這個罪的惡城,因為神快要來毀滅這城。今天神也要一切信他的人,從罪惡城出來,但有多少人愿意聽神的招換呢?我們的靈里光景是不是也如羅得家里的人呢?羅得家里的人又是怎樣面對上帝拯救的機會呢?羅得家里的四種人:女婿。女兒。妻子。自己。
一、羅得的女婿代表無圣靈的人
羅得女婿因娶了羅得的女兒,所以住在羅得的家中,今天教會有著不少象羅得女婿的人。有的因父母在教會的緣故,有的因朋友關系的緣故,有的因利害關系討好信主老板的緣故,總之因人的關系進入教會與主竟無關系只是掛名,沒有圣靈的人。
沒有圣靈的人對待神的話是什么態度呢?必會像羅得女婿一樣。當神要羅得告訴家人快快離開所多瑪,女婿竟當作戲言。原因在于沒有圣靈沒有生命的人就不能與神的生命相交。
神的話就是靈,就是生命,誰能接觸,就得圣靈,誰能接受,就得生命。
約:4章記載主對撒瑪利亞婦人說:“婦人,你當信我,時候將到,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,也不在耶路撒……神是個靈,所以拜他的,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?!?/p>
有了圣靈的人,才能與神的靈交通;神是生命,有了生命的人才能與神相交。
有一則福音故事:你可有一個美麗的心靈
美國哈弗大學校長伊華特·威廉·查理乃是聞名的校長之一。他生來面部破相,十分難看。他的父母從他年幼,就為他尋找補救之法,可是至終無法可施,他一生都要帶者這付難看的面孔。當他母親對他說,他難看的面孔無法醫治時,他母親說:“那是我一生最難過的一刻?!钡^續說:‘我的兒啊,我們已和很多著名的外科醫生商量過,他們卻不能作什么。但是尚有一個辦法,藉著神的圣靈,你可有一個美麗的心靈,叫人看見你之時,就被你心靈的美麗奪去,忘了你難看的面孔?!?/p>
神能使你的心靈美麗,只要你相信主耶穌,接受他作你的生命,你就能有一個美麗心靈。保羅說:“所以我們從今以后不憑著人的外貌認人了(林后5:16)。人的美麗在于內心,不在于外貌。人一重生,得著神的生命,就有了美麗的心靈。追求真正重生的生命是榮耀的事。愿每一位來到神面前的人都真悔改得著圣靈的同在,活出神的生命!
二、羅得女兒代表混雜的人
羅得的女兒丈夫未信神,她卻嫁給他。以至她本人成為“圣潔的種類和這些國的民混雜”?;祀s:就是沒有分別的意思。(拉9:2)。信主的人若與不信的人沒有分別,就如羅得的女兒。
本來神的子民應與外邦人分別,不能混雜,信主的人就有主的生命,言語行為就有帶天的氣息。鳥在空中生活,魚在水里生活,鳥和魚有生命,生活也不同。人有屬靈的生命就有屬靈生活,否則就與屬世的人混雜不能分別出來了。屬靈的人常常讀經、祈禱、聚會、行善;不信主的人常常打牌、醉酒、犯罪、作惡。
如果我們自稱是屬靈的而無屬靈的生活,就是與屬世的人混雜,就如羅得的女兒一樣。
提后2:21人若自潔,脫離卑賤的事,就必作貴重的器皿,成為圣潔,合乎主用,預備行各樣的善事。
神使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圣潔,_是一個已經成圣的人?!笆崱?,另一方面,圣經要我們“追求圣潔”,因生活的實際經歷上我們隨時仍有犯罪的可能,所以我們仍要追求過圣潔的生活。注意不要犯大罪,生活小事也要留心。
1羅13:8凡事都不可以虧欠人,惟有彼此相愛,要常以為虧欠……
2、路16:10在小事上忠心(在大事上也要忠心)
3、離開不法和不潔太24:12只因不法的事曾多,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。
喻道故事:留意細微
箴4:1留心得知聰明
青霉素的發明是人類醫藥史上的一次革命。在此前,死于感染的人簡直無法計數。弗雷明為了尋找到能殺死病細菌的藥物而絞盡腦汁。一天,弗雷明在勿忙中犯了一件疏忽的事——他下班時沒有將培養葡萄球菌的器皿蓋好,培養白色葡萄球菌的器皿生長出了霉菌。因為試驗室在地下室里,空氣潮濕,霉菌繁殖很快。他正要做掉已經被霉菌沾上了的培養液,卻留意到這杯溶液不象平時的溶液那么渾濁,卻變得透明清澈。他將一滴溶液放在顯微鏡下觀察,發現葡萄球菌已全部被霉菌殺死了。弗雷明終于找到了青霉素。
生活上圣潔需要在細小方面留心。例:有一個學生每逢考試都作弊,信主后,他知道不可以作弊,但還存在一個取巧的心理,希望不必多花工夫預備功課,而又有好成績。在考試前一天晚上,大部分的功課已預備好了,只有小部分的很困難,于是把困難的部分寫在手心,心里說:“只有幾個字,不算是作弊吧!大部分我沒作弊?!边@樣是否可在圣潔的神面前站立得???
_學生不當在考試時讓自己的手心寫提示的字,否則他便在神面前把自己的臉涂臟了,這在生活上就不圣潔了。
見證一:有一位姓張的縫衣匠,手工很精細,只是很會偷布,客人帶了足量的布給他,他偏說不夠布。不會縮水的布偏說縮水很利害。信主后,他覺得當作清潔的_,在良心上當無瑕疵,立志不在偷布,客人來縫新衣裳,一定把剩余的布退回去。后來客人們都覺得稀奇,后才知縫衣匠信了主耶穌,不再偷布,這事實感動了許多顧客,不但生意比以前好,也為主作美好的見證。
三、羅得的妻子代表被世界纏住的人
當天使拉著羅得、他妻子和他兩女兒的手,把他們領出城外后,要他們逃命,不要回頭看,羅得的妻子回頭一看,就變成了一根鹽柱。
信了主三年五載,甚至十年八載,理應往前直跑,但許多人還落后,也就是因為心被世界纏住累住的緣故。
約一2:15人若愛世界,愛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。
羅得的妻子心中戀棧所多瑪城變成一根鹽柱,這個結局令人痛惜。
喻道故事:禮物
來11:6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。
一位老信徒八十歲,為了表示感恩和喜樂,擺設筵席,叫親戚家人一同快樂。席散,分贈禮物給仆人。他拿起一本皮面金邊圣經,對大家說:“我這里有一本圣經,誰要這禮物可以拿去,誰要錢的話,也可以,每人20元?!彼S后問一位姓張的老傭人:“張媽,你認得字,給你圣經吧?!薄跋壬?,我沒有工夫看,還是給我錢吧?!彼玫?0元錢。主人又問廚房幫忙的老李:“你要圣經嗎?”“東家,我不認識字,還是錢好?!?amp;hellip;…
末了,問一個掃地的小孩:“你是小孩,要嗎?”“主人,我要圣經”你要圣經什么用?你又不認識字,還是拿20元給媽媽,做件新衣服吧?!北妭蛉似咦彀松嗟丶右詣褡??!拔覌寢屘焯炷钍ソ?,講故事給我聽,她的圣經太舊了,我若把這本新的給她,她比什么都高興?!薄昂⒆?,愿主祝福你,把永生賜你作禮物?!毙『⒐ЧЬ淳吹亟舆^圣經,打開一看,有一張一百元的錢。張媽老李懊悔莫及。
基督教牧師講道講章 篇二
講道是站著審判自己
教會要傳講純正的道,講道事關教會的興衰。信徒的生命光景是剛強茁壯還是軟弱無力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得到充足而有效的靈糧供應。
講道是教牧人員的榮耀,如何對不同的人傳講并講好永不改變的真道,實在是件大不易的事,也應成為教牧人員畢生追求的方向。
為什么講道
講道就是要把福音傳出去,讓人認識到自己有罪,接受耶穌為救主,得到永生。更進一步,就是用神的道來造就人,使人靈命長進,擁有好品行與悔改的心,并獻上自己為主所用,在各樣的事上學習侍奉上帝。
通過講道,叫不信的人愿意信,叫信的人信得更明白、更堅定、更成熟;通過講道,讓進到教會的人,心靈得到安慰,生命得到更新;通過講道,警誡不守規矩的人,勉勵灰心的人,扶助軟弱的人(參帖前5∶14);通過講道,感動人、撫慰人、滿足人,讓聽到這道的人,有信有望有愛地活著。
講什么道
“圣經都是神所默示的,于教訓、督責、使人歸正、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,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,預備行各樣的善事?!保ㄌ岷?∶16)圣經的內容,對人有四個方面的益處,依次是教訓、督責、使人歸正、教導人學義?!敖逃枴笔侵冈炀托缘闹v道,從正面教導人,使人認識神的心意;“督責”是指責備性的講道,從反面責備人,使人明白神的法則,好能分辨是非;“使人歸正”是指對人的言行舉止進行改正,叫人回到正路上來;“教導人學義”是指幫一個已經回到正路上來的人,更進一步地學義行善,有了信心更加上德行。
據此,講道既要有正面的引導,也要有反面的責備;既要講福音性的內容,叫一個人認罪悔改歸正,也要講栽培性的內容,叫已歸正的人在正道上繼續前行,使生命成熟、豐盛起來;既要講生命之道,使人認識神的愛,認識自己的罪,認識救恩,接受耶穌,生命得到重生,也要講生活之道,叫一個重生的人生活上有善行,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,用美好的生活榮耀神。
講道中,講的人和聽的人都會發現神的道在審判著我們每一個人,講道人是“站著審判自己”,聽道人是“坐著審判自己”。因為神的道會一樣一樣地指出我們生活里不討神喜悅的地方,我們觀念中不合神真理的地方。這樣的內容,在《羅馬書》1章至3章、《馬太福音》23章、《加拉太書》5章等多處可見。這些經文沒法不講,但講出來大家覺得是嚴厲的道,是責備的道,聽起來有人覺得刺耳。有時,一些覺得講道刺耳的聽道者,會起來“反擊”,當面或背后攻擊講道人,或者干脆轉向那些他們聽了舒服、不痛不癢的話語,回避挑戰,也就不需要在心思與言行上做出任何改變。長此以往,他們既不想“歸正”,也很難“學義”或是“行善”。
道要怎樣講
所有忠于神話語的講道人,要堅定不移地本著神真道的全備與豐富,不隨聽道人的口味而做取舍,要效法保羅“沒有一樣避諱不傳”(參徒20∶27),如此才不會違背那呼召我們出來傳道的主。具體來說,道究竟要怎樣講?
像耶穌那樣講。耶穌走遍各城各鄉,對男女老幼貴族平民等各種人講道,有嚴厲的責備,直接指出人的罪,比如對法利賽人,對在圣殿里不正當買賣的人;也有溫柔的勸勉,直接赦免人的罪,比如對那個行淫時被捉拿的婦人。耶穌道成了肉身,住在人中間,有恩典、有真理?!拔乙膊欢愕淖铩保▍⒓s8∶11),這是恩典;“從此以后不要再犯罪了”(參約8∶11),這是真理。我們講道的時候,要講耶穌釘十字架,擔當赦免我們的罪這樣的恩典,也要講做門徒的要背起十字架舍己跟從主,奉獻回應主這樣的真理;要講“我們若認自己的罪,神……必要赦免我們的罪,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”(參約壹1∶9)這樣的恩典之道,也要講神“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”(參民14∶18)這樣的真理之道。因著上帝的慈愛,我們在基督耶穌里得到了“自由”。但是,神的“恩典”不能成為我們放縱情欲、不行“真理”的理由,反倒應促使我們在恩典里成長,被恩典激勵去行“真理”?!罢胬怼笔菆杂驳?、理性的,“恩典”是柔軟的、感性的,真理與恩典兼備的講道,就應該是理性與感性的合一,是“曉之以理”和“動之以情”的合力。
像先知那樣講。通過舊約先知書的信息,我們發現古時先知作為神的代言人,對神的百姓離棄真神、敬拜假神,對民中充滿強暴詭詐、不公不義、道德敗壞等惡行大聲斥責,嚴厲的責備中傳出上帝嚴厲的審判,可謂“怒其不爭”。但在這些嚴責之后,我們總能看到先知“哀其不幸”,為神的百姓流淚哭泣、哀求上帝,而神就叫先知傳出“應許的信息”,應許神的百姓會得到復興。先知講道的特征,正是“責備的信息”與“應許的信息”相結合?!柏焸涞男畔ⅰ笔恰捌啤钡墓ぷ?,是“拆毀、拔出”;“應許的信息”是“立”的工作,是“建造、栽植”,兩樣工作合在一起,才算完整。前者好比醫生給腫瘤患者“挖出毒瘤”,后者好比醫生再給病人做“傷口包扎”、“術后調養”。我們講道也要這樣,不能光挖出毒瘤就扔下病人不管,總得小心翼翼地把傷口纏裹好,做好安慰、照料、養傷的工作。
像使徒那樣講。使徒講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,講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從死里復活了。我們講道要講耶穌是為我們的罪才上了十字架,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的邪情私欲與主同釘在十字架上,這叫“與主同死”;接著要講耶穌從死里復活了,基督復活生命的大能要運行在我們的身上,使我們有能力“總要勞力,親手作正經事,就可有余,分給那缺少的人”(參弗4∶28),這叫“與主同活”。因此,講道不能講得人只能“死去”,更要叫人有希望,又能“活來”。要告訴人錯在哪里,讓他知道自己正走的是一條“死在過犯罪惡之中”(參弗2∶1)的路,還要告訴他對的路在哪里,如何走上去,告訴他耶穌為人開了一條“又新、又活的路”(參來10∶20),一條通往天國之門的永生之路,要人靠著十字架上的主結束罪惡的過去,靠著死里復活的主開始圣潔光明的生活。
要先對自己講。每個講道人都當把自己首先看為“受教者”,要聽道、要受教。講道人講的道是先給自己講的,我們不能勸別人悔改而自己卻不悔改,叫別人認罪自己卻沒有認罪。我們沒有權力教訓人、勸勉人,是神的道自身帶著能力與權柄,叫講的人和聽的人一同受教、一同領受、一同順服神。神的道不是我們拿來專門講給別人聽的,因此,講道時應少用“我對大家講”、“我告訴你們”這樣的句子;如果聽道人中老人居多,你若要問“你們聽明白沒”、“你們聽懂沒”,不如換作“我講清楚了沒有”;講道時將“你們要……”換成“我們要……”。若能注意這些事項,講道效果就會更好。此外,講道人在講道前,要做好講道預備,這個預備既包括認真禱告研經,也包括遵守真道。這樣的預備之后,講道時“身教”為“言傳”添翼加力,效果更佳。
圣經說:“我們若說自己無罪,便是自欺,真理不在我們心里了?!保s壹1∶8)這話是對每個人說的,包括講道人和聽道人,我們沒有這個罪,就是有那個罪。講道人需要按著正意分解神的道,照著圣經的原話和原意講,不僅對眾人講,也是對自己講。若有講得不妥當之處,聽的人可以提出來,提的時候也要注意語氣、場合、時間是否妥當。
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。神的道是活潑的,是有功效的。讓神的話深入人心、改變生活、照亮人生,需要講道人和聽道人齊來渴慕神的真道,并一同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。對于講道人,容我最后共勉一句,我們要“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,要在這些事上恒心。因為這樣行,又能救自己,又能救聽你的人”(參提前4∶16)。
基督教牧師講道講章 篇三
講道者十誡
對大多數傳道人而言,無論是聆聽或閱讀其他人對講道的看法,總是很有趣,也很發人深?。o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方面)。但不知為何,這些文章后來卻常常莫名其妙地,被人奉為金科玉律。其實這完全只是因為編輯是作者的好朋友!
自我首次在主日證道以來,已經過了四十個寒暑。四十年來,不知有多少次,崇拜結束后,我腳步沉重,壓根不想到教會門口去送客、寒暄,就算我深愛教會的弟兄姊妹,仍是如此(有時正是因為我太愛他們了,才更覺得喪氣?。?。不知有多少次,我捫心自問:「我講道都講了幾千次了,怎么還是講不好?」當然,我知道該怎么安慰自己!「只要你忠心傳講神的話語就好,技巧不是最重要的?!埂肝覀儾皇菓{感覺?!埂竸e忘了,你只負責撒種?!埂甘侵饕d來做感動人的工作,不是你?!惯@些都沒錯。然而,我們作傳道人的仍舊有責任改善我們的講道,就算不明顯,聽起來也得有進步才行。(提摩太前書四章13、15節在這方面的教導發人深省,值得我們仔細思考。)因此,有一天我在旅途中,開始思考這個問題:在講道方面,有沒有像圣經里的十誡或是規則,是我希望四十年前就有人寫下來告訴我、指引我、塑造我,幫助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,讓我在服事時越來越有力呢?
當一個人開始思考這個問題,無論他想出什么樣的十條誡命,很快地,他就會發現,這個題目太大,永遠也講不完。對我的編輯朋友而言,他只要以「我的講道十誡」這種系列專文為題,輕而易舉就可以填滿一年的期刊。因此,我先在此聲明,我所提出的這十條誡命,只是我在飛機上花幾分鐘時間安靜默想的產物,絕對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。
1、熟讀圣經
每每在主日一天將盡,或在某個特會結束后,總有個想法浮現心頭:「如果我圣經再熟一點就好了!這樣我就更能幫助這些人了!」我現在在神學院教書,這所神學院的創辦人曾經說過,他的目標是「生產出圣經專家」??上У氖?,我自己讀的那所神學院沒有以此為目標。結果呢?我一生都在跌跌撞撞中摸索,邊做邊學,累得半死。其實,神學院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對整本圣經每節經文提供權威性的解釋,而是要給學生工具,教他們如何自己解經。也正是因為這樣,從很多方面來說,真正對我們的服事產生絕對性影響的,是我們的工作、我們日常生活中與人的交談、我們上的教會、我們聽的講道。這不是叫我們靠自己,但我們總要親力而為。
我不只自己講道,也觀察別人講道。令我驚訝的,是看到有些人雖然在人看來很有能力(口若懸河、有個人魅力等等),卻連單純地傳講圣經都不會,這實在令我大惑不解。他們不知為何,似乎并沒有自己深入研讀圣經,對圣經的教導也不清楚。
雖然我不愿作個無知的人,但我的確需要做個homouniuslibri——只有一本書的人。我有個好友過世后,他的妻子告訴我,她丈夫在世的最后一年里,把一本圣經給翻爛了,真的是讀得滾瓜爛熟!她說:「他是像人家在讀小說那樣地在讀圣經!」盼望我們讀經也如此火熱!
2、禱告
我這是針對講道而言。這指的不僅是在準備講章之前要先禱告,而且準備講章的過程本身就是在神的話語中,透過神的話語與神禱告交通。使徒們不是說他們要「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」嗎?不僅如此,我們也要思想這句話里面的順序。
我個人認為,傳統的教牧學課本在此處過分強調個人。其實這里的「使徒」,指的就是圣經上明明白白寫著的「我們」。不是「我彼得」或「我約翰」,而是「我們彼得、約翰、雅各、多馬、安得烈等人」。
這不禁令人懷疑,傳道人是否會刻意隱藏,不讓人知道他們其實急需別人為他們的講道和個人需要禱告?若果如此,我們真要好好思考為何保羅請求別人為他代禱。而當司布真被問及他有什么秘訣,導致他的服事如此有果效,他的回答也頗耐人尋味:「我的秘訣就是:我的羊為我禱告?!惯@讓我想起自己的一個經歷。有一次我在一個專門為牧者舉辦的研討會上演講,講到一半,我心里突然冒出了一個問題:「我原本不是打算這樣講的???怎么現在會脫稿演出呢?」但是當我看到眼前的牧師們,個個彷佛久旱逢甘霖,我忽然恍然大悟:「我想起來了,我之前不是請教會的弟兄姊妹為這些弟兄們禱告,也為我傳講神的話語禱告嗎?他們真的有在為我們禱告!」若我不看重禱告,不鼓勵、不教導我的羊群禱告,我就有禍了!表面上我或許看起來做得還不錯(真的嗎?),結出的果子卻不會有永恒的價值。
3、別忘了基督
我?我怎么可能忘了基督?是的,就是你。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則,但這個題目太大,無法在此詳述,我只能提一點:我們要先知道「耶穌基督并祂釘十字架」(林前二2),然后把它傳講出去。在剛出來服事的第一篇講道里面,講這節經文比較容易。若連在服事結束的最后一篇講道里面,都還能這樣講,那真是不簡單。
這是什么意思呢?或許換個比較尖銳、甚至是挑戰你思維的說法,你就容易明白了: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而死的,不是解經講道,不是圣經神學,甚至不是系統神學或釋經學,不是任何我們覺得在分解真道上不可或缺的東西。這些我在講道里面都聽過,但這些講道的中心卻不在耶穌基督身上。
吊詭的是,即便你是系統性地講解某一卷福音書,也不能保證講道的中心圍繞著耶穌基督并祂釘十字架。我總覺得,有些講道在講解福音書的時候,好像在叫我們練眼力,因為這些講道中真正想要問的,就是「你是書中的哪個人物?」(你是馬大、馬利亞、雅各、約翰、彼得,還是感恩的大麻瘋患者等等?),而真正重要的問題:「耶穌在這個故事的哪里?耶穌是誰?祂有什么屬性?」反而被忽略了。
事實就是,不論是傳講馬利亞、馬大、雅各、約翰或彼得,都比傳講基督容易得多。傳講罪惡的黑暗和人心,遠比傳講基督要來得簡單。更何況,我滿書架的書都是有關馬利亞、馬大、美好人生、家庭生活、圣靈充滿的生命、作父母如何教養子女、受傷的自我等等,真正有關基督與祂的工作的,少之又少。我相信大部分人跟我一樣。
我到底是要傳講基督,還是要傳講我們自己,才是最有益處的?
4、真正相信三位一體
我們是這樣相信的吧?畢竟,在許多教會,每個主日我們不都是說,我們信奉圣父、圣子、圣靈三位一體真神嗎?然而我們都知道,在西方的基督教當中,因著特殊傾向,導致成為不折不扣的「神體一位論」(Unitarianism),或是講求實用的「神體一位論」,間接否認三位一體的,大有人在。有的只認圣父(為了功利主義,成了自由派神學),有的只認圣子(福音派的,或者尤其是在回應自由派神學時),有的只認圣靈(靈恩派,在面對自由派或福音派時)。
這實在很諷刺。但我擔心的是,信奉圣經的傳道人(或其他人)總覺得三位一體的教義太抽象,所以最不實用。畢竟,當你聽完一篇講道是在講三位一體的,聽完以后,你能「做」什么呢?其實,你聽完以后,就算外表不做出來,內心也應該俯伏敬拜神,因為這位難以言喻、莫測高深的神,竟然愿意與我們建立親密的關系!
有時我不禁懷疑,是不是因為我們對三位一體教導得不夠,所以教會竟然會相信那些「教會分析家」的話,例如:「你們教會做得最好的是敬拜……;至于小組,你們還要多多加強……」等等。這實在是近乎褻瀆?。ㄆ鋵嵨矣X得這根本就是褻瀆,因為只有神能夠評斷一個敬拜的好壞。這種「教會分析」的觀點是把審美觀和敬拜贊美混為一談?。┪覀儚募s翰福音可以看到,主耶穌在世的最后幾個小時,當祂與門徒在一起時,祂心里一個最大的負擔,就是要幫助他們了解,正因為神是三位一體的真神,所以才有真實的福音。對三位一體神的認識,成為信仰生命所需的血液(參:約翰福音十三?十七章)。當我們記住這一點,再來看保羅書信,我們就會發現保羅對圣父、圣子、圣靈的認識,對他所傳的福音產生多大的影響。神的子民需要知道,藉著圣靈,他們能夠與圣父和圣子耶穌基督有親密的團契。他們能從我的講道中知道這點嗎?
5、運用想像力
我們剛剛才說,三位一體的這個真理不應該被想成形而上學的臆測,現在卻又說要運用想像力,這不是自相矛盾嗎?不,這并不矛盾。這里所講的運用想像力,其實就是幾個世紀以來,那些偉大的傳道人曾經清楚著作論述,或至少是暗示過的。講道要講得好,就要運用想像力。偉大的傳道人想像力都很豐富。主耶穌說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力、盡意,愛主你的神。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?!刮覀兩踔量梢哉f,其中這個「盡意」,就包括發揮想像力。
圣經告訴我們,想像力有很多種,因此,神的話語也有很多種表達方式(詩歌、歷史敘述、對話、獨白、歷史、異象等)。每卷圣經書卷的作者,想像力都不盡相同。比方說,我覺得以西結大概就寫不出箴言來。
「想像力」究竟是什么?字典里對這個詞有不少解釋,大部分指有能力「用不同的觀點來想」、「從不同的角度來看、理解一件事」。其他的定義只有細微的差異:「有能力設計」、「運用聰明智慧」、「心靈的創意」等。在講道中運用想像力,指的是對真理有透徹的了解,因此能夠換另一種方式把這真理表達出來,好讓其他人也能 ww www.caipiaotuku.cn w.chayi5.com 夠看見它、了解它的重要性、感受到它的能力。這必須要能夠越過字面的意思、拆毀中間隔斷的墻、奪回人的心思意念和情感,好讓他們不僅明白字面上的意思,還能夠體會到它的真實和能力。
馬丁。路德藉著強而有力的演說口吻做到這一點。懷特腓德則用戲劇性的表達方式來達到他的目的(不過有人覺得他太超過了)。加爾文(驚訝嗎?)則是使用他深具日內瓦草根性的杰出演講才能。所以,無論傳道人是擁有路德的個性,或是有懷特腓德說故事的恩賜和金嗓子(與他同時代的著名英國演員蓋瑞克[DavidGarrick]不就說,他愿意拿他所有的一切來交換,只愿擁有懷特腓德說「美索不達米亞」這個詞的語調嗎?),或是那些學者型、害羞靦腆、不情愿站上講臺的傳道人,都做到了,只是他們個人的方式不同。他們看見、聽見神的話語,知道這些話語要如何進入聽者的內心世界,來改變、教導羊群。
那么秘訣究竟是什么?就是要先對著自己講道,轉換情境,讓這個別人經歷過的真理,成為你自己的經歷。這就是為什么過去著名的講員都說,你自己的心要先感受到講章的能力,你傳講出來時才會有能力。
這些在在都提醒我們回想第一個誡命。只有當你熟悉圣經,你才可能這樣講道。有的講道內容是關于圣經教導,但有的講道卻似乎直接來自圣經,有「耶和華如此說」的真實權柄。這兩者有很大的不同。
以上就是我要給傳道人的前五條誡命。我們要好好熟讀圣經,再來談接下來的另外五條誡命。
6、要多講罪惡和恩典
馬丁。路德在講解羅馬書時,深具洞見地使用耶利米蒙召的記載:
這卷書信的摘要,就是要毀壞、拔出、消滅所有從人來的智慧……所有在我們里面的,都要拔出、拆毀、毀壞、傾覆,也就是要消滅那些因為出于我們、在我們里面而令我們引以為樂的一切。而那些不出于我們、在基督里的,我們要建立、栽植。
如果保羅在羅馬書里傳講的真是如此,那我們也應如此傳講。在我們對圣經的詮釋里,罪惡和恩典應該貫穿全場,交替出現。
但我們要注意,我們在講到罪惡的時候,一定要使人看見罪的真實性,戳穿罪的本質,強調罪的危險性。
這不是說我們要用激烈的言辭來震撼人心,因為只要你情緒夠激動,就能輕易做到這點。但若你希望你的講道真摯、使人得救、揭發人性丑惡、使人不再受到迷惑的話,你就得在解釋圣經方面以及屬靈層面下更多功夫。這就像一個醫術精湛的外科醫生,切開皮膚、找出病因、切除惡性腫瘤,為的是要醫治、拯救生命。
無疑地,人們需要警惕,遠離現代社會的罪惡(墮胎、在教會公然違背圣經教導等)。然而,一味地批評這個世界既不能建立事工,也不能建造健康的_。若要建立事工、建造健康的基督_們就要讓圣經曝露出我們內心的罪、顯明我們的光景、清除還殘留在我們心里的苦毒。當我們自己「將真理表明出來」(林后四2),就能幫助別人和我們一樣步入正途。
要做到這點,只有一個方法是最安全的。屬靈的手術必須在神的恩典中進行,而神的恩典就在耶穌基督里。只有當我們看見自己的罪,我們才會知道自己需要恩典,也才會看到恩典的奇妙。光是將罪惡顯明出來,不代表你就已經揭示出恩典,被恩典遮蓋。我們要清楚認識恩典的多面性,才能知道如何將它應用在不同的屬靈狀況中。
老實說,把罪曝露出來,要遠比帶出恩典容易多了,這是因為,很不幸的,我們通常都對前者比較熟悉。這是我們的軟弱。
7、用淺顯易懂的用語
這在講道歷史中已經是老生常談了。圣公會講道傳統要求詞藻華麗,而十六、十七世紀的清教徒卻要求講道用詞簡樸。兩者差異甚巨。柏金斯(WilliamPerkins)所著《先知講道的藝術》(TheArtofProphesying)可謂清教徒講道學的第一本教科書。
但是這第七條誡命的目的,不是要我們每個人都像清教徒那樣講道。如果你仔細研究的話,你就會發現,連清教徒也不是每個人都像柏金斯那樣講道。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:他們深信應該如保羅所命令的,傳講真實的道理。無論你的講道風格如何,這都是最重要的(林后六7,參:四2)。
這個原則可以應用在很多方面。身為傳道人,口才不是最要緊的,要緊的是你自己要先確實了解經文的重點,然后再清楚將它表達出來,彰顯它的能力。先做到這一點,然后才能得著真正領人歸主的口。普林斯頓神學院第一位教授及首任院長亞歷山大(ArchibaldAlexander)建議學生:先注意圣經教導的內容及它所帶出來的能力,然后你就會知道該如何把它講出來。雖然該院后來的院長赫治(CharlesHodge)對此有所保留,但亞歷山大的看法大體上還是對的。
在這方面,有幾位大師為我們做了清楚的示范。吊詭的是,其中兩位竟然是圣公會的!魯益師(C.S.Lewis)對寫作的建議同樣適用于講道:
你所選用的文字,必須要能清楚表達你的真實想法。寧愿用簡單卻直接的字眼,也不要用冗長卻模糊的字眼。當你能用具體的字眼表達一件事的時候,就不要用抽象的字眼。不要用形容詞來告訴我們該如何感受,而是要透過你所說的讓我們有這樣的感受!用語不要太夸張。當你想說的其實是「很」的時候,不要用「非?!?,不然,當你遇到真的得用「非?!箒硇稳莸那闆r時,你就沒字可用了!
同樣地,萊爾(J.C.Ryle)建議:「對你要說的東西,要有清楚的認識。用簡單明了的字眼,簡潔的句子結構。講道時可別長氣,羅哩羅嗦。要直截了當,并且舉例說明?!巩斎?,這些原則還是有例外的時候,但是我們何必當那個例外呢!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,能用最破陋的器具開刀。圣靈也是如此。但是既然我們在講道時是扮演護士的角色,我們至少要讓圣靈在開刀時有干凈、銳利、清潔的手術刀可用??!
8、找到你的聲音
這里所說的「聲音」,指的是你個人的風格——套用世俗的話來說,就是要「認識自己」。不過,找出合適的字面上的「聲音」也很重要。很少有好的傳道人在講道時是扯著破嗓子的。當然,我們不應該矯揉造作,我們也不是演員,需要隨著角色的不同而改變聲音。但我們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,我們能夠說話,表達我們的贊美,也能將神的話語傳揚出去,因此我們要盡量使用神給我們的恩賜。
不過,我們在這里真正要探討的,是指隱喻的「聲音」,也就是我們講道時獨特的風格,而不是盲目地仿效他人。是的,我們不只可以向他人學習,也應該向他人學習。不只優點要學,缺點也要引以為監戒。但是,當我們在聽別人講道時,要注意兩方面。一方面是從神的話語中得到喂養,一方面是從中觀察這篇講道有哪些特色,以致讓人覺得有幫助。
我們不應該成為別人的復制品。有些人的講道不成熟,因為他們把別人的「講道外衣」硬套在自己身上,這些外衣既不合適他們,他們的恩賜也不得發揮,畫虎不成反類犬。他們一心想要成為心中的英雄:優秀的解經講員、救贖歷史的講員、以神為中心的講員等等。然而,當他們使用別人的例證、風格、個性時,他們是硬把自己套在一個模子里,讓自己受到捆綁,忽略了自己的恩賜,失去了在基督里真實的自我。把自己的個性與他人的風格相結合,講道肯定沉悶無趣。因此,我們傳道人需要在服事的過程中,慢慢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,找到自我的定位。
9、學習如何使人得改變
威斯敏斯特大會所制定的《敬拜守則》(WestminsterAssembly’sDirectoryforthePublicWorshipofGod)中有短短的兩頁,是傳道人必讀的。其中有一點特別重要:「傳道人在規勸、告誡的職責以外,在必要時,還要幫助人行出他所給的規勸、告誡?!箵Q成現代的白話,就是我們講道的內容必須要告訴人該如何做。以下請容我解釋。
我們可能已經受夠了現代講道中到處充斥的「如何擁有幸福/成功的……」這類的主題。因為這些講道跟心理學其實沒什么兩樣(雖然可能不無幫助),只不過是套上點_術語。大部分是用命令語氣,卻沒有直說語氣。通常最后變得以自我為中心、以成功為導向,而無法使人看到罪、看到恩典。改革宗強調——更重要的是圣經強調——叫人如何從舊人轉變為新人、從罪惡轉變為光明的教導。光是告訴人他「必須」活出新生命是不夠的,光是告訴人他「能夠」活出新生命也是不夠的。我們必須教導他們該「如何」活出新的生命。
多年前,我曾經帶著我的一個兒子去見老朋友,向他求教。我這朋友當時已經是為人景仰的大師級人物了。當時我這兒子在打高爾夫球方面就是沒法突破。我看得出他遇到瓶頸,可是當時我對他也已經愛莫能助(其實好像從來就沒什么幫助)。但是他到我朋友這里,才短短一堂課的時間,進步就顯而易見,也顯而易「聽」(揮桿漂不漂亮是聽得出來的。全壘打也是一樣?。┻@也是我們受呼召的一個目的:若我們要正確處理一段圣經經文,就不能只停留在「這是對的」、「這是錯的」。我們的講道必須讓人得到改變。
但是要如何才能做到呢?
雖然改革宗總是批評福音派太實用主義,但其實它自己對這方面并不在行。改革宗當中有許多人對教義研究非常深入,但對經文的解釋較弱。他們也常常較注重內省,較不注重屬靈建造。我們要學習該怎么解釋經文,讓聽者得著能力,脫離在亞當里的舊我,在基督里成為新造的人。
該怎么做呢?首先,我們解釋經文時,要讓人清楚看見,恩典是信心與順服的基礎。也正是因為恩典,信心和順服才得以完全。我們要學習在解釋時,讓人看到經文本身告訴他們要如何心意更新而變化,真理本身的大能如何使人成圣(參:約翰福音十七17)。
這需要我們在經文本身下更多功夫,比平常問更多問題,例如:「前面這段敘述性的經文,對后面接著的命令,有什么幫助?」這種讀經方式能夠產生出人意外的(?)結果:當我們深入地研讀圣經,我們就不再需要急匆匆地跑到基督教書房翻書,或翻關于協談的刊物,來找出福音是如何改變生命的。不,圣經會親自告訴我們,是什么改變了生命,以及它如何改變生命。
我們知道如何使生命得著改變嗎?如果我們連自己都不知道,我們的會眾就更不可能知道了。我們是否只告訴他們生命需要改變,卻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,沒有在講道中教導他們該如何行?
許多年前,在一個教會的研討會上,接近尾聲時,有位當地教會的傳道人問了一個問題。我從這位傳道人的學生時代就認識他了。他問道:「在你走之前,可不可以再幫個忙?你能不能告訴我,有哪些具體的步驟,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治死罪?」他的問題讓我很感動,因為他竟然愿意與我討論這個與他自己切身相關,也與他牧養教會切身相關的問題。更感動的是,他竟然以為我幫得了他。(我們被問到的問題,常常連我們自己都還找不到答案。)不久后,這位傳道人就回天家了。他問我的這個問題,被我視為他留下的寶貴資產,一再提醒我,在愛丁堡新學院(NewCollege)擔任教授的蘇格蘭神學家「拉比」鄧肯(John“Rabbi”Duncan)對愛德華滋(JonathanEdwards)講道的評論:「他所教導的教義都是能應用在生活上的,而他應用在生活上的也都是教義?!惯@是我們需要做到的。
一個事奉若能做到這一點,知道講道該如何改變聽者的生命,它就有一個特征,是人們一眼就能認出來的,就算他們說不出個所以然來,說不出到底是什么幫助了他們,它就是有一個特征。蘇格蘭教會領袖鮑司頓(ThomasBoston)說,這就是他自己事奉的「不同之處」。
10、愛你的羊
約翰。牛頓(JohnNewton)曾經寫道:無論他的教導多么扎心,他的會眾幾乎都會全盤接受,因為他們知道,「我是為他們好?!惯@是我們服事的試金石。這代表我準備講道不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對研究的熱愛,這代表我的講道會有個人特色。雖然這個個人特色難以相容,但我的聽眾卻聽得出來,這就反映出使徒的原則:
我們原不是傳自己,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,并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仆人。(林后五5)不但愿意將神的福音給你們,連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給你們,因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。(帖前二8)在耶穌基督里,教會真正的傳道人,只有一位。祂講的道,跟祂這位講道的人本為一。耶穌是傳道人,也是祂所講的道。我們不是這樣。但是,在與基督的聯合里(我們不只講道是在基督里,我們的生與死都在基督里),我們這個人與我們所講的道也有較低程度的合一:傳講信息之真理的傳道人,他的靈也被模塑成信息中所傳講的神的恩典。這一點是必然的,因為講道本身就是「神藉我們勸你們」(林后五20)。英國清教徒牧師布魯克斯(ThomasBrooks)曾經寫道:「一個傳道人的生命,應該詮釋他所相信的教義;他的行為舉止,應該與他所傳講的信息相稱。屬天的教義應該總是有屬天的生命來裝飾?!菇Y語
〈講道者十誡〉或許不無幫助,但律法的條例終究不能使我們得飽足,惟有神透過福音所賜下的恩典才能使我們得飽足。在我們的講道中、在我們的生命中,律法既因肉體軟弱,有所不能行的,神就藉著基督成就了一切,藉著圣靈在我們里面成全了律法。愿神的旨意在我們身上成就!屆時我們便能發自內心地歡唱:
即便呼出最后氣息仍要輕喚祂名至死忠心向人宣揚「看哪!神的羔羊!」
以上就是差異網為大家帶來的3篇《基督教牧師講道講章》,希望可以對您的寫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,更多精彩的范文樣本、模板格式盡在差異網。